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的不断升级,税务信息化成为企业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和财务管理信息化成熟程度相比,税务管理在企业层面的定位依然较为基础。
一位长期从事企业涉税服务咨询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透露,税务管理信息化设计复杂,使得很多企业对其重视不够,然而随着国家不断强调税务合规以及风险防控等内容的重要性,企业在这块已经开始布局。
“目前我们服务的企业已经把相关内容写进‘十四五’规划,不仅是纲领性内容,还细化到人员配置、平时培训、业务普及等内容,以期建立完整的税务管理制度。”该人士说。
事实上,伴随“营改增”的全面完成,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已在不断提升,加之国资委对国企考核指标由税前利润调整为税后净利润这一目标的变化,国企的税务管理也随即提上日程。
管理标准化
据了解,税务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员、组织、制度、流程、数据、科技等指标。其中,数据和流程是税务管理的两个重要内容,但税务信息化并非只是将数据按线下的报税逻辑和口径设计搬到线上,其更多在于对管理口径的考虑。
这些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内容,实践中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普华永道中国国企业务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杨懿君介绍,今年就曾遇到相关的一个案例。情况是,某大型国企想在中部省份的一个下属地级市,投资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和政府合作,企业方一般都会提交相关的资质材料,包括在当地的纳税情况,以展示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促使双方能顺利开展合作。
但在这个案例中,该国企却遇到了税务管理的痛点。“为了搜集集团在这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流程上需要总部先向二级单位下达通知,然后二级单位再层层转发通知,最终结果是依靠人海战术实现数据的汇总,由于没有对税务数据系统管理,这种主要依靠人为方式汇总的数据,不仅时间上慢,数据也未必准确。”杨懿君说。
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在国企也并非个案。对于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而言,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展,项目跨区域经营已是常态,企业出现多地缴纳或关联交易、转让定价等情况也较为普遍。
杨懿君解释,和财务管理不同,税务管理是按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口径管理。有的税种纳税人以法人单位为标准,有的以业务发生地为依据,有的以财产所在地为基础。由于业务、财务、税务管理的不同口径,使得以业务和财务数据为支撑的税务数据的获取也较为困难。
这对处于基础管理阶段的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似乎更大。
上述从事涉税服务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务团队体系并不完整,很多企业没有税务部门,或者没有专职税务人员。大多数企业税务人员的数量不足且税务人员的职位也不高,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想设计出一套有高度的税务管理体系并不容易。
杨懿君介绍,企业税务管理思维不仅要对企业业务、财务、税务管理框架有全面了解,还应对税收法律法规要求有认识,对从业人员来说,需要知道企业对税务管理维度的清晰诉求。
鉴于税务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多位从事涉税服务咨询的人士建议,未来国企应该加强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重视人才积累和培养,同时要把税务管理战略纳入企业整体商业发展规划中。
千户集团监控
在多位财税人士看来,企业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更能防范涉税风险。“随着智慧税务大数据平台的日趋健全,税务系统的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拥有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可以清晰掌握整个企业层面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涉税义务,避免出现风险。”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如此评价。
近年来,税收风险分析一直是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千户集团为例,这是国家税务总局管理服务的重点大企业集团,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在各地设立大企业管理局和大企业专业管理部门。
各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会对采集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进行整理,以准确查找企业在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履行其他涉税义务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风险,积极开展以风险分析为导向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
上述从事涉税服务咨询的人士介绍,2015年,我国就启动对千户集团税收风险分析计划,尽管千户集团计划并不以税务稽查为目的,但在信息共享的背景下,这些信息也会处于监管视线中。
尤其是“金税工程”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又启动了税收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这些平台,税收征管能力将大幅加强,对风险的防控也更精准。
记者从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税务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市第一税务局,通过金税三期和企查查等互联网手段,及时采集并更新集团及其成员企业信息,进一步丰富完善名册信息。
截至目前,该地区新增大企业116户,调出26户,按照动态管理要求,这一数据将持续监控、实时更新。
在“千户集团”企业以及部分“重点税源”企业被纳入大企业风险管理范围后,税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千户集团税收风险分析工作。其中包括,把千户集团中的部分企业集团作为年度重点分析对象,由总局和省局两级税务机关统筹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后续的风险应对。
不仅如此,在多位财税人士看来,未来千户集团还将有可能扩大范围,更多符合标准的大企业将被纳入千户集团中进行风险管理。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