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虎快报

区域核酸检测实施指南发布超大城市24小时内完成区域检测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2-03-23 我要评论

为适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的特点,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与去年9月发布的第二版指南相

  为适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的特点,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与去年9月发布的第二版指南相比(《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该指南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规定了划定范围的核酸检测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并提出各地可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

   之所以做出上述修订,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当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称,是针对本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点。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有时候在疫情发现时已经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疫情“早发现”的能力,在更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早的发现感染者,控制传染源。

   自今年年初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天津突破本土防线以来,该毒株迅速发展为国内本土疫情的优势病株。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从3月1日至22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波及28个省份,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征。与此同时,无症状感染者与轻型病例占比多,进一步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压力。

   基于此,新指南从时限要求上进行了调整。在上一版指南中,500万人口以内的城市,应当在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必要时可通过省(区、市)内统筹保障。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应当在3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新指南则将2~3天的时限缩短至1天,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我们有两年多的经验总结和成功的实践基础。”焦雅辉称,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郑州、西安、天津等人口在1200万以上的超大规模城市均已完成了24小时内的全市核酸检测工作。

   在提高全市范围内的检验效率的同时,“科学精准”也成为本次核酸检验指南调整的关键词。从范围来看,新指南将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员”修改为“区域”,区域大小由疫情防控需要决定。

   焦雅辉称,以往被称为“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指南,容易让大家误解都是在全市范围内搞大规模的检测,是在搞大水漫灌。通过修订,把“全员”改成“区域”,也就是说更加突出强调要科学和精准地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这里的“区域”包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既可能小到一个楼栋,也可能大到全市范围。

   “区域”的划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焦雅辉称,在每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医政医管局均会及时进行研判,根据已发现感染者波及范围的广度和来源,判断社会面是否仍存在传播风险,并作出动态调整。

   新指南明确,若社会面风险未得到控制、风险点位不清,则继续每日开展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当社会面风险得到控制、风险点位基本摸清时,可根据病例分布情况,针对有关街道、社区、小区划分重点区域,对重点区域每日一检,非重点区域可视情况隔日一检或三日一检,并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逐步缩小核酸筛查范围,提高筛查精度,科学精准筛查。

   为确保“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在24小时以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焦雅辉提出了四个工作重点:

   一是设立 9个专班,确保采送检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提升核酸检测的能力,在当地的核酸检测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大规模的移动支援核酸检测能力,以大产能的汽膜式、车载式、方舱式等形式,将单管能力每天1万管以上的,甚至是5万、10万的,迅速扩充到20万、30万。三是提升信息系统的支撑水平,避免再次出现各种码在采样过程中崩溃的情况。四是引入抗原检测,通过采取“抗原+核酸检测”策略,提高了早期和快速发现感染者的手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核酸检测组织实施迎重大调整 “全员检测”修订为“区域检测”

    核酸检测组织实施迎重大调整 “全员检测”修订为

  • 超大城市应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区域检测

    超大城市应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区域检测

  • 居民购买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需实名登记

    居民购买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需实名登记

  • 揽件派件全程消杀 部分快递公司每日测核酸

    揽件派件全程消杀 部分快递公司每日测核酸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