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虎快报

风雨面前一起扛!多地紧急驰援,超50家企业捐款近20亿!一图看懂河南113家上市公司有多大影响?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1-07-22 我要评论

近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国家防总于7月21日3时启动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持续强降雨已造成河南多地道路、地铁等被淹,人员被困。 7月21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

近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国家防总于7月21日3时启动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持续强降雨已造成河南多地道路、地铁等被淹,人员被困。

7月21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介绍防汛救援最新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16日以来,河南此轮强降雨天气已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郑州市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发布会开始前,全体人员为遇难者默哀。

新闻发布会通告,截至目前,河南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16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647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5千公顷,成灾面积25.2千公顷,绝收面积4.7千公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持续强降雨,导致上游来水凶猛,造成河南郑州常庄水库水位持续上升超警戒线,一度出现险情。7月20日上午10时57分常庄水库水位已达到127.87米(警戒线为127.49米),超出警戒水位0.38米。最终,郑州常庄水库开始泄洪。

极端强降雨天气也严重影响了交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灾。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唐彦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仍然有200个收费站管制,公路断行40处,损坏桥梁30多座,港口码头作业停止运营。在公交地铁方面,郑州、洛阳、焦作、安阳等道路客运全部停运、郑州地铁全线停运,26个城市的公交停运,平顶山等9个市公交部分停运。

7月2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昨日郑州1小时的雨有多大?相当于150个西湖水灌进了郑州

据7月20日晚郑州气象局对这次特大暴雨做了一个数据的梳理和总结:

郑州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其中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一小时201.9毫米的降雨量是什么概念?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这1小时的降雨量,相当于150个西湖水灌进了郑州。

多地紧急驰援河南!

针对河南省郑州市连降暴雨引发险情,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连夜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视频编辑:李其其格

风“豫”同“州”,驰援河南!腾讯、阿里、字节等超50家企业捐款超18亿元

河南暴雨,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从7月20日晚以来,多家企业紧急驰援河南,齐心合力、捐款捐物。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超50家企业参与捐助支援行动,捐款金额超18亿元!参与援助的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百度、泡泡玛特、顺丰、OPPO、VIVO、快手、拼多多、滴滴出行等等。

除了捐款捐物,多家企业充分利用自有物资、平台或渠道,以实际行动驰援河南。

企业捐助情况

一图看懂河南113家上市公司有多大影响?

河南多地突发暴雨,当地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受多大影响,备受外界关注。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河南共有上市公司113家,包括A股公司91家,港股公司21家及美股公司1家。截至7月21日,合计总市值1.56万亿。其中,33家公司市值超百亿,牧原股份(002714,股吧)(002714.SZ)、洛阳钼业(603993,股吧)(603993.SH)两家市值超千亿,不过,这两家公司位于影响较小的南阳及洛阳地区。

从行业来看,机械设备行业有14家,包括中信重工(601608,股吧)(601608.SH)、一拖股份(601038,股吧)(601038.SH)等,11家化工公司,汽车、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均有8家。

7月21日晚间,焦作万方(000612,股吧)(000612.SZ)公告称,公司遭受洪涝灾害袭击,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临时紧急停产。目前抢险救灾工作仍在进行,公司恢复正常生产时间尚无法预估。此次洪涝灾害将影响公司铝产品产量暂无法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法核算。

其他上市公司受暴雨影响几何?一图了解↓

南财快评:防洪不仅是市政建设问题,更是城市风险治理问题

自7月17日开始,河南中北部和西部出现强降雨天气,尤其郑州等地汛情严重,已经启动了建国以来该市第一次的特大一级自然灾害战备状态。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河南省和郑州市等地分别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广大消防救援和社会救援机构纷纷投入到抢险救援处置工作当中。无疑,此次洪灾可能成为河南省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黄河从郑州旁侧而过,著名的花园口大堤就在就属于黄河郑州段。但是与人们通常记忆中洪水来自江河不同,这一次肆虐郑州的洪水则完全是暴雨造成的。各路报道也多以暴雨造成的内涝来看待这次灾情,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次郑州的灾情是一次标准的城市洪水暴发,且是大规模洪灾。

洪水,一般是指江河流量剧增,水(潮)位猛涨,并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自然现象。洪水可分为本地洪水和客流洪水,前者是指当地由于暴雨造成的洪水,后者是指江河从上游输送至当地的洪水,这一次郑州就是本地洪水。

早期的城市一般是随着政治、军事和商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由于供水和航运等方面的要求,大多数城市都临近河流、湖泊、海滨,为供水和航运提供了便利,但也容易遭受洪水威胁。春秋时代管仲就指出城市的特点,“高毋近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所以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如何解决水利和水害的矛盾是很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城市的兴盛和衰败。但是由于城市一般规模较小,所谓的防洪都是集中在客流洪水,一般因为降雨造成的本地洪水,都视为内涝。又由于城市高楼大厦多,所以内涝多被认为是城市排水问题。只要有足够大的排水管道,内涝就不是问题。?

但是这种历史经验,多来自西欧城市的设计,而这些城市其实规模比较小。比如,整个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伦敦不过800多万人口,且大伦敦多为小城镇串联构成,也少有超大规模的连接公共设施,灾害多是局部性的。而中国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由于国家规模更大,必然带来城市更密集、财富更集中的效应,因此超大城市更容易形成,且必然会是经济文化或政治中心。郑州因铁路开通而发展,从一个县城到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不过百年的时间。规模集中,带来了郑州的快速发展,但同样也带来了风险的集中。对于降雨和河流而言,城市虽然仅是流域内的一个点,范围小,但因为人口和经济的集中,一旦产生灾害,其涉及面也会更广。由于中国的城市规模更大,地理分布更为广泛,对于灾害的风险认知和防控就远非欧美城市那样。对于欧美而言,更多的是解决内涝,但是对于中国城市而言,则是要处理“洪涝”。所以仅仅简单地引入欧美的海绵城市建设,并不一定能完全适应中国城市的需求。对于中国城市而言,不是要排涝,更重要可能是防洪;面对的不仅是客流洪水,而且还有本地洪水。由于中国城市规模大,公共连接设施多且大,防御本地洪水压力也更大。

对城市防洪而言,重要在于两点,首先不仅是要注意洪水危险,更重要的是确立洪水风险观。

城市洪水危险、洪水风险和洪灾风险不是同一个概念。因千年一遇降雨造成的洪水,如果不论其发生频率,那么这种洪水只是被视为一种危险;但是如果能具体说明1000m3/s洪水的重现期为n年一遇,则这样的洪水就是洪水风险而不一定有洪灾风险,那么在大众认知上就明确得多。

洪水风险侧重洪水本身发生的可能性,而洪灾风险则强调洪灾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二者区别在于城市是否设防。例如,在没有设防的城市,只要洪水发生,就有淹没损失,就有洪灾,洪灾风险的发生频率就是进城天然洪水的重现期。

而在设防的城市,在防洪工程未遭到破坏前,有洪水风险,但洪灾发生频率为零,城市没有洪灾风险。当洪水超过城市设防标准,工程失事,洪水造成灾害,则认为城市洪灾损失发生频率等于洪水风险的频率,此时的洪灾风险等于洪水风险。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国家而言,防洪不是一个市政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风险治理的问题。提高认识,方能有真正的对策。

其次,要注意到城市防洪的特殊性,特别是城市本地洪水的特殊性。对于城市而言,高楼大厦多,人员能力更强,这是比农村防洪更具优势的地方。但是基于同样的缘故,防洪也难得多。因为城市公共设施更多,特别是中国多超大规模城市,城市内公共连接设施(比如快速路,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就更大更多,这些都是城市防洪的难点。即或是通过街区化建设,形成更广的路网空间,但是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规模也必然随之扩大,防洪压力也会更大。

以此次郑州洪灾而言,地铁发生了严重的人员损失。郑州地铁并非没有做天气预警和防御,但由于郑州城市规模在过去五年中迅速扩大,城市通勤高度依赖地铁,突发大雨之后,公众对于地铁的依赖更大。故而郑州地铁仍然维持了主要干线5号线的运营,但是悲剧正好就发生在这趟地铁。除了需要进一步总结教训,提高标准以外,各方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应对的城市防洪的脆弱点,必须要增强这些特殊点的应急能力。城市公共设施只能在便利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寻求平衡,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了解风险点,躲避风险则是更可靠的方法。设想:如果郑州东区CBD都紧急提早下班,那么悲剧可能会减少很多。

总之,对于中国城市而言,城市防洪是一个需要独立探索的风险治理问题,既在于中国城市规模大,更在于中国城市地理水文气候环境的复杂性,还由于中国城市的高流动性。问题更大,也意味着城市建设如果更有效,就会有更大的收益。当前的城市治理早已不是海绵城市的阶段,而是要着眼于世界防洪工程的前沿和创新。

更多内容,请关注专题报道:聚焦丨河南暴雨

来源丨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李振)、21数据新闻实验室(刘巷 谢珍 邓居轩 黄丹虹)、南财快评(李靖云)、南方都市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八方驰援!河南,咱们一起扛 他们集结向河南

    八方驰援!河南,咱们一起扛 他们集结向河南

  • 京东白条怎么套现原来可以这样方便?一起了解具体使用细节

    京东白条怎么套现原来可以这样方便?一起了解具体

  • 又一起!女童拍打银幕致其损坏:家长因赔偿问题与院方产生纠纷

    又一起!女童拍打银幕致其损坏:家长因赔偿问题与

  • 沃野千里 生态宜居——跟着央视镜头一起走进乡村看小康

    沃野千里 生态宜居——跟着央视镜头一起走进乡村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