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虎快报

黑龙江 11个全国第一是怎样炼成的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1-12-20 我要评论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突出。 成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突出。

成绩来之不易。今年,黑龙江克服局地发生疫情、农资价格上涨、局地旱涝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总产量达1573.54亿斤,占全国的11.5%,新增粮食产量65.3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4.47%。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怎么做到的?诀窍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增产

龙江碧水东流进,润育万顷稻花香。地处三江平原的北大荒(600598)集团前进农场,新建的灌溉水渠四通八达,今年51万亩耕地还首次引黑龙江水灌溉,实现水稻丰收、品质提升。

“江水灌溉上水速度快、温度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且可持续。江水蕴含微量元素、矿物质,能减少肥料投入,还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水稻抗病性。”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员李晓露告诉记者,使用电井抽地下水,水温一般为6摄氏度至8摄氏度,需要晒水增温。江水水温能达到17摄氏度至18摄氏度,可以直接灌溉,增加水稻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更有利于水稻生长。

实现江水灌溉,得益于青龙山灌区前进农场田间配套工程。该工程设计灌溉75.47万亩,建设沟渠1355条,长度1767公里,通过江水灌溉能置换地下水2.03亿立方米。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岩告诉记者,江水灌溉使稻米品质有较大提升。经测产,江水灌溉亩增产达30公斤以上,全场增产近2万吨,增效5200余万元。

近年来,黑龙江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目前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平均质量提升1个等级,每亩平均增加粮食产能100斤左右。黑龙江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黑龙江将建成1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水田是旱涝保收田。通过高标准水田建设,黑龙江水田面积达5800多万亩,一些低洼易涝的不稳定性耕地变成了稳定性耕地,保证了水稻稳产。”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韩晓增说,通过高标准旱田建设,农业机械可以顺利作业,以前播种时间可能需要1个月,现在只要10天左右时间,抢了20天左右的积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韩晓增认为,未来,黑龙江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提高标准,建设“超标准农田”,加大黑土地保护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嫩江、松花江等地表水灌溉利用率。通过多措并举,还能释放粮食生产潜能约20%。

科技赋能推动提质增效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黑龙江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前端打好种业翻身仗,让农业装上“中国芯”;在中端通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在末端收获环节节粮减损,减损就是增产。通过从种到收全过程发力,确保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如何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龙粳31’在超级稻验收中,亩产746.4公斤,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龙粳31’年最大种植面积达1692.3万亩,创我国粳稻品种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潘国君认为,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黑龙江粮食丰产提供了“种源”保障。

田里农机挑大梁,农民省力又省钱。今年,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稻喜获丰收,总产量6500吨,比去年多产300吨。“今年春季雨水大,给育苗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大型粉土机、运土车,提高育苗效率。后来,无人驾驶插秧机、手扶插秧机齐上阵,一点没耽误农时。”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高兴地说。

北大荒集团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今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60亿斤,比上年增加约30亿斤。如今,北大荒集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作业程度高达99.7%,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技术(RS)实现全覆盖,监测精度达85%以上。智能育种、精量点播、叶龄管理、变量施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农情监测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在秋收生产中,北大荒集团将减少机收环节损耗作为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玉米收获综合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大豆控制在2%以内。“今年,北大荒集团整体减少粮食损失2.67亿斤,相当于增加了26万亩耕地的粮食产能。”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梁道满说。

重点农业技术推广也为粮食丰产贡献了力量。“今年,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3008万亩,平均亩增产26.6公斤,增产4.7%。大豆110厘米大垄窄行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625万亩,平均亩增产16.7公斤,增产11.7%。”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杨微告诉记者。

压实责任推进粮食生产

今年秋收时节,哈尔滨市巴彦县暴发疫情。针对隔离人员及特殊群体秋收难,巴彦县迅速成立了百余支“保收服务队”,打响“秋收保卫战”,实现万亩水稻颗粒归仓。这背后,离不开黑龙江自上而下夯实粮食生产责任目标。

“黑龙江全面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将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目标分解到市地县,按季度对各地工作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行业部门协调推进的‘抓粮’机制。”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说。

在备耕、春耕、夏管和秋收等关键农时阶段,黑龙江重点加强粮食生产调度指导,成立12个工作指导组,带动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过程、全环节跟进指导服务,为全省粮食生产有序开展提供保障。针对今年6月黑龙江西部发生洪涝的情况,第一时间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补种毁种。针对8月东部局地发生夏伏旱的情况,积极采取人工增雨、架泵浇灌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影响,实现“龙口夺粮”。黑龙江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1.7万台,今年作业面积达到2.08亿亩次,实现“虫口夺粮”。

土地生产潜能是粮食稳产、增产的根本。“黑龙江作为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有1.56亿亩的典型黑土耕地,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这也是实现连续增产的最大保证。”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刘杰说。

近年来,黑龙江加快黑土地保护模式探索创新和推广应用,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以秸秆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少免耕覆盖还田、坡耕地治理等为核心内容的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扎实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黑龙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g/kg,部分区域有机质实现恢复性增长;秸秆翻埋或深松地块耕层达到30厘米以上。

今年,《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制”责任体系,为黑土地保护筑牢责任之堤。

“以往我们只管种田打粮,没有爱土、护土意识。现在不一样了,无论是流转来的土地,还是自家的土地,我都是“田长制”最基层的责任人。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看好自家地、守好子孙田。”四方台区太保镇四合村村民白云龙说。(经济日报记者 吴 浩)

(责任编辑:符仲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深入推进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将初审7件法律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将初审7件法

  • 反垄断法修正草案等11项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公布情况

    反垄断法修正草案等11项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全国人

  •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计划数量近年来最多,有何特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计划数量近年来最多,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